2006年7月23日 星期日

埃峰西稜 (Everest West Ridge)

埃峰西稜 (Everest West Ridge)

1963年埃峰北壁洪賓雪溝的攀登,在埃峰登山史上是一個傳奇的故事。在遠征期間,美國遠征隊一直以埃峰東南稜的登頂為首要目標。雖然在遠征初期,曾經投入一些人力勘查西稜路線攀登的可行性,但爾後幾乎所有的資源都投入了東南稜路線的開拓。直到最後,當第一組人馬循東南稜登頂成功後,才讓西稜新路線的攀登,得到了一線生機。

如果各位深入了解喜馬拉雅的登山運動的話,會發現氣候決定了登山季節。尼泊爾的春季登山季節通常從四月初到五月中旬左右,到了五月下旬印度洋季風移入,山下的雨季,到了山上就成了永不休止的暴風雪,根本無法繼續攀豋。

因此當遠征隊全力攀登東南稜,爭取埃峰第三次登頂紀錄時,(此刻中國登山隊1960年由東北稜登頂的事蹟尚未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西稜隊缺乏高地雪巴補給能量,攀登隊員只能用鉸鏈器具將物資一點一滴的拖上西肩。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寶貴的攀登時間不斷的流失,自埃峰西肩以上,橫越北壁,進入洪賓雪溝,穿越黃階帶,以至於最頂端的峰錐地帶,新路線的開拓仍然留下了一大段高達一千兩百公尺空白未知的地域,等待著攻頂隊員前來探索。

在遠征活動即將截止前,下定決心突破西稜北壁新路線的湯姆洪賓與威利安索德,在第五營洪賓雪溝底部與協助運補的隊員們揮手告別的時刻,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般悲壯的氣氛。

洪賓雪溝的最頂端受到黃階帶的拘束,成為一道狹窄不能轉身的煙囪岩地形,要突破這個瓶頸必須奮力一搏,翻越煙囪岩將身體曝露在懸垂的北壁上,正下方是一千五百公尺深的中隆布冰河。洪賓在氧氣瓶供應不順的情況下,歷經了一個小時的奮鬥仍然無法突破這道難關,由安索德接手,他費盡九牛二虎的力氣終於突破了。爬上去之後,安索德向基地營報告,現在只能繼續前進,不能回頭了,因為根本找不到一個安全的支點,可以確保下降。

1963年埃峰西稜的攀登,可以放在整個喜馬拉雅登山史的背景來解讀。埃峰北面自1921年至1938年間,經過英國遠征隊七次的探索與開拓,兩代英國最傑出的登山家,包含:馬洛李(George Leigh Mallory)、歐戴爾(Norman Ordell)、史麥特(Frank S. Smythe)、希普頓(Eric Shipton)、提爾曼(Bill Tilman) 等人的努力,始終未能突破東北稜上的第二岩階 (the Second Step),並且留下了馬洛李與艾文失蹤的謎團。

二戰以後,亞洲政治情勢劇變,中共控制了西藏地區,喜馬拉雅山脈北面的入口被封鎖了,信仰回教的巴基斯坦自印度分離出來獨立,英美兩國角逐印度次大陸與中南半島的控制權。尼泊爾古王國開放邊境,登山者轉道由喜馬拉雅山脈南側進擊。自1950年法國遠征隊首登安拿普娜峰,到了1960年道拉吉利峰的登頂,10年間,除了偏處喜馬拉雅山脈北側的希夏邦馬峰外,其他所有的十三座八千公尺巨峰都被登頂了。

三度(193819391953)嘗試攀豋世界第二高峰K2未竟全功後,美國新一代的登山者轉向由新路線登頂世界最高峰的目標。然而瑞士人1956年埃峰第二次登頂途中,同時自西圈谷登上了羅茲峰與紐布茲峰,這個Triple Play的壯舉,確實在美國登山者的心理嵌上了一道陰影。第一支美國埃峰遠征隊,要由傳統路線攀登埃峰,創下美國人首登的紀錄,或是要冒著失敗的風險嘗試從新路線登頂,以突破前人的成就,這個雙重目標,從遠征活動的籌備期間,一直到發起登頂攻擊令的最後時刻,一直是這支遠征隊內部揮之不去的主要矛盾。

當皮亞利、阿孟森、與史考特相繼登臨地球南北兩極後,第三極地-喜馬拉雅山脈在二十世紀初期即成為新一代探險家的目標。當時人類能否在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低氧環境中生存,仍是一個未知的難題。

探險家和科學家一樣,他們都試圖解答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些難題。如同化圓為方這個幾何學上的問題、費瑪定理一般,每一個地理學上的難題,例如:找到通往亞洲的航線、人類是否能在八千公尺海拔生存、飛機能否不著陸繞行地球一週飛行、最深的海溝在哪裡,載人的潛艇可以到達嗎,等難題,也都是耗盡了許多的年輕的生命與青春的歲月。而一道難題解開之後,後面又隱藏著更困難的題目,留給下一代的青年人來揭開謎底。

探詢未知的世界-從這個觀點來看,探險家與科學家、藝術家的心靈是異曲同工的。科學上的難題,可能會讓許多天才窮一生之力而不得其解,歷經百年甚或千年而未能突破。而探險的代價容或不同,它常常需要以生命去換取開啟這道難題的鎖鑰。

「人為什麼要爬山?」馬洛李的名言:「因為山在那裡」這話充滿了哲學的遐思。一代又一代的探險家為了追尋夢想,一波又一波的奔向那些地圖上空白的地域,或是攀上那看不到盡頭的垂直山壁。當一個謎題解開了,這些具有無比創意的年輕人很快的又發現了其他的更有挑戰性的目標。「人類因夢想而偉大」,這些曾被視為離經叛道的青年,卻因為他們的創意與毅力不斷的推動人類的文明前進。

1963522日這一天,湯姆洪賓與威利安索德由洪賓雪溝上登,突破了橫亙埃峰北壁上緣的黃階帶登頂成功,解開了一道難題,開啟了喜馬拉雅登山運動新路線攀登的時代。


後記

埃峰西稜 (Everest West Ridge) 這本書在我身旁大概已經有25年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來翻閱一陣。這本書的封面,兩名登山者走在西肩的雪稜上,正前方拔起黑色巨大的岩稜,一層又一層的往上堆疊,直到那雲霧繚繞看不見盡頭的山巔,這一幕總是讓我閉目沉思,在山面前人是多麼的渺小,但這兩隻小螞蟻意志是多麼的堅定。這本書的圖片絕美,文字動人,不可不讀。


行程記錄
(Chronology):

1963

日期

行程記錄

隊員

2/3

自舊金山出發


2/13

抵達尼泊爾首府加德滿都 (Kathmandu)


2/20

自加德滿都出發,自Banepa步行至Pannchkal


2/21

PanchkalDolalghat


3/5

抵達Piujan


3/9~3/14

Thyangboche13,000英呎,進行高度適應


3/16~3/19

Lobuje16,000英呎,繼續高度適應


3/21

昆布冰河源頭建立基地營,17,800英呎


3/22

探勘昆布冰瀑

Nawang Gombu, Lute Jerstad, Willi Unsoeld, Jim Whittaker

3/23

Jake Breitenbach死於冰塔崩塌


4/2

於西圏谷(West Cwm)建立ABC21,350英呎


4/7~4/13

探查西稜(West Ridge)路線至25,100英呎

Barry Bishop, Dave Dingman, Tom Hornbein, Willi Unsoeld

4/16

抵達南鞍(South Col),26,200英呎

Lute Jerstad, Dick Pownall, Chotari, Nima Tenzing

4/16~5/13

於西肩(West Shoulder)以纜線運補物資

Al Auten, Barry Corbet, Dick Emerson, Willi Unsoeld, Tashi, Nima Tenzing

4/27

南鞍第一組攀登隊自ABC出發

Ang Dawa, Norman Dyhrenfurth, Nawang Gombu, Jim Whittaker

4/28

南鞍第二組攀登隊自ABC出發

Barry Bishop, Girmi Dorje, Lute Jerstad, Dick Pownall

4/29

支援隊與羅茲峰攀登隊自ABC出發

Dave Dingman, Barry Prather

5/1

下午1點,自南鞍路線C6出發強風中登頂成功;攝影隊抵達28,000英呎。 (Ang Dawa, Norman Dyhrenfurth)

Nawang GombuJim Whittaker

5/2

所有隊員下撤,第二組攀登隊協助第一組自南鞍下撤。


5/15

在西脊基部建立C4W25,100英呎


5/16~5/17

暴風吹垮C4W,隊員下撤至C3W

Dick EmersonC3W途中露宿於冰河裂隙中。

Al Auten, Barry Corbet, Tom Hornbein, Willi Unsoeld

5/18~5/19

西稜攀登隊於C3W休養。

南鞍隊自ABC出發攻頂。

Barry Bishop, Lute Jerstad, Dave Dingman, Girmi Dorje

5/20

西稜攀登隊重返C4W


5/21

南鞍隊上攀至C627,450英呎。

西稜隊橫渡北壁建立C5W25,200英呎。

Barry Bishop, Lute Jerstad

Al Auten, Barry Corbet開路,Ang Dorje, Ila Tsering, Passang Tendi, Tenzing Nindra, Tenzing Gyalsto, Dick Emerson, Tom Hornbein, Willi Unsoeld運補。

5/22

下午3:30,南鞍隊登頂成功。

下午6:30,西稜隊登頂成功。

往南鞍下山途中,日落後與南鞍隊會合,在28,000英呎處露宿。

Barry Bishop, Lute Jerstad

Tom Hornbein, Willi Unsoeld

5/23

Dave Dingman, Girmi DorjeC6上方接應4名登頂隊員,並於晚上10:30回到ABC


5/24

遠征隊返回基地營。


5/26

Barry Bishop, Willi Unsoeld由直昇機自Namche Bazar運送至加德滿都Shanta Bhavan醫院


6/9

遠征隊返抵加德滿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