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奇萊撿骨

民國76年夏季,一行7人走在奇萊稜線上已經是第三天了吧,我們在卡羅樓附近搜尋他們墜落的位置。前一天我們過了牛魔角在卡東附近沿著一道由大石塊構成的陡坡往下切,大約下了兩三百公尺深在鐵杉箭竹林裡沒有發現任何蹤跡,又爬回了稜線。

這一次能夠成行,多虧小洞這兩年來的奔走。魏國良的父親,也是咪咪的舅公,自從他在山上失事未歸後,就在台北以計程車為業,每日爬山鍛鍊身體,心心念念就是要把他的孩子帶回家來。

同行的還有謝世枋,那一次活動的留守人。發現逾時未歸後,謝世枋發起了山難搜救程序。南北兩線分別由天池保線所與松雪樓入山,同行的都是玉山冬訓的主力隊員,包括:謝世枋、何中達、秦立楷、陳榮富、林德、吳泂俊、蕭宗熙、張銘隆等人。老貓當時腳傷只能夠從山下策動整個搜救行動。

民國69年2月,清大山社廖學輝、許榮通、魏國良一行三人,備齊冰雪攀裝備,嘗試在雪期縱走奇萊。奇萊縱走在台灣登山界宿負盛名,一來這條稜線曲折驚險,再來從民國60年首次清大山難後,陸續發生多次大學生山難傷亡慘重,也展開了多次的大規模搜救行動,但幾乎都未能找到任何的失蹤者,而留下了許多的謎團,在登山者心目中它具有致命的吸引力。民國65年冬季,應詩澄、王昌輝、張瑞龍一組繩隊,首創了冰雪期縱走奇萊的紀錄。應詩澄,台灣海外登山運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當年也是清大山社的指導老師。

根據事後的調查研究,我已經不記得那是張正雄教官或是老貓的推論,他們一行三人可能是在牛角尖的平台上紮營,半夜暴風雪來襲緊急撤營,由南面的稜線上推進,結果在卡羅樓南側一處裸露的危稜下攀時,領隊廖學輝意外墜落由西側的雪坡滑落。另外兩位隊員,暗夜裡匆忙間,只帶了外帳、睡袋等簡單的裝備就一路追了下去,直到碎石坡的盡頭,再往下就是幾百公尺深的斷崖前,終於找到了廖學輝,此時他已經身亡了。兩人在箭竹林裡搭起外帳做了簡單的遮蔽,然後鑽進了睡袋等待漫漫的長夜。然而,西側奇萊主山溪谷吹上來的刺骨寒風,卻從外帳與箭竹間的間隙不斷的鑽進來,兩個年輕的生命就在奇萊的寒夜中消逝了。

搜救隊找到他們三人的屍體後,卻因為大雪封山、裝備人力不足、十分危險,做了簡單的掩埋標示後,就離開了現場。不久張正雄教官與廖崑山等人受家屬之託帶著山胞回到了現場,但是雪況未減、地形險峻,還是無法將三人屍骸運下山,只得就地取材,用奇萊山的青灰色扁平的大石塊豎起來圍成石棺,將三位同班好友並排下葬。

這麼多年來小洞一直惦記著這件事,三不五時力邀大伙上山將他的學長帶回來。前一年本來要成行,卻擔心天寒地凍屍骨未化而做罷。這一年邀得眾家兄弟,還有謝源興、吳錦雄、李保君、林友民等好友同行。大家雖難得一起爬山,但正值體能巔峰加上經驗豐富,自然默契十足。我們從康寧帶了兩付背負架,除了登山裝備以外,還帶了一些開棺的工具,例如:香、紙錢、手套、消毒水、口罩等。

第一天我們從台北租了一輛箱型車直奔松雪樓,當晚住在二三號成功堡。小洞準備了一些香和紙錢,我們一起向民國60年在此罹難的清大山社5人焚香默拜後,小洞將掛在牆上已經昏黃的照片取回。初訪奇萊的山友,在成功堡夜裡閃爍的燈火下看著頭上這幾張照片,思想起黑色奇萊多年來的慘劇,不免忐忑不安。

我們第二次下稜線,依舊是漫長的大石斜坡,終於在斷崖邊緣的一株大鐵杉樹下箭竹林邊發現了三個並排的石棺。舅公搭起了天幕,帶著大伙一起燒香拜拜,告訴三位同學,今天我們專程來此要帶他們回家了,家人都在山下守候著,等著接他們回家。

祭拜後,我們開始撬開石棺。舅公在上方天幕下拋灑著紙錢,口中吟哦祝禱,那瘦削堅毅的身影,彷彿昨日一樣鮮明。

開棺撿骨是一件恐怖的事。我們先慢慢的掀開上面的石板,清除覆蓋屍骸身上的石屑與樹木枝葉。由舅公、世枋、小洞根據他們的穿著來辨識身分,印象中好像是廖學輝在中間,許榮通、魏國良兩人分別在左右兩側。我們先潑灑消毒水,然後小心翼翼的剪開他們身上的衣物,一層一層的往下撕開,將頭骨、胸骨、股骨等大塊的骨骼先清洗後,放進事先準備好的大塑膠袋裡,細小的骨骼就要非常細心的處理。雖然又多等待了一年,可是確實還有一些關節處的遺骸未化,雖然戴著口罩,處理起來還是十分恐怖,但是心想這是為了同好們做好事,心裡就逐漸沉靜下來。

我們大約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才順利處理完畢。就用背負架將三人屍骨背下山。這三人都是高個子,腿骨特長,從背袋裡頂著你的背,很不好受。李保君一個人背了兩付,我跟在他後面背另外一付,一路上,轉彎、過橋都要告訴他們。一路上默念著,又過了一天半的時間,在天池住了一夜後,循能高越嶺線下山,在屯原搭上等候的箱型車,在霧社終於與等後多時的家屬們碰面了。經過這次旅程從山上下來,看著家屬接過孩子的屍骨悲喜交極,心緒震盪,彷如隔世。

奇萊山年輕的生命在此奮鬥的故事永難抹滅,過往今來,我們也算是劇中人物之一,奇萊山神護佑著我們,讓我們幸運的傳接探險的火把,讓它永不熄滅。

小洞,就是吳泂俊,清大化學系畢業,曾任清大山社社長。他是我們大半輩子的好友,總是把朋友放在第一位。

老貓,就是應詩澄,我心目中的師父。雖然他未曾教過我一招半式,可是因為他的話,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

PS. 關於奇萊山難的細節,請參考李希聖前輩虔心撰述的「台灣登山史­­ - 一個奮鬥上進的過程」一書。